一棵古树,是一段历史的见证,一株名木,是一种文化的记录。古树名木是珍贵的历史遗产,保护好古树名木,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,更是保护百姓的“乡愁”。
近年来,延边州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措施,在全面保护、传承文化上下功夫,创新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,共同守护穿越古今的“绿色记忆”。
在吉林省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的龙井市三合镇边境线上,11棵饱览岁月的黄杨古树静静伫立。古树枝干粗壮、树叶繁茂,来自8省的11名志愿者因古树生情,围古树而建的古树咖啡驿站因此诞生。
眼下,古树咖啡驿站俨然成为G331吉林段的网红打卡地,通过采取“古树+生态+文旅”模式,不仅提升了公众保护意识、融入大文旅发展格局,还实现了生态保护、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共赢,让11棵古树成为G331的旅游新名片。
在和龙林业有限公司荒沟林场辖区的吉林甑峰岭自然保护区内,“2800年紫杉王”生长于此,与长白山脉交相辉映。该保护区植被繁茂,具有典型的长白山植物区系特征,受海拔影响,针叶林、针阔叶混交林、阔叶林由高向低梯次分布,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——东北红豆杉的重要分布区。据2012年北华大学树龄鉴定专家组确定,这棵位于荒沟林场树龄最大的紫杉古树胸径达1.85米,树高20米,年龄约为2800年,堪称中国“最大”紫杉王。紫杉又名东北红豆杉,是红豆杉科第三纪孑遗的珍贵濒危树种,属国家一级保护物种,不仅是珍稀的药用植物,也是园林、庭院绿化、美化的佳品,是目前最珍贵稀有的高档绿化树种。
展开剩余54%同样,在珲春市新安街道迎春社区的大果榆,树龄367年,胸径147厘米,早在2018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、中国林学会命名为“最美大果榆”。珲春市按照“打造宜居环境,服务人民群众”的原则,投资修建了“古榆游园”,将大果榆列入重点保护树种,拆除了树周的违规建筑,并修建了围栏,为大果榆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。如今,迎春社区居民爱护树木的意识愈发浓厚,大家自觉担任起“护树员”,对破坏树木的行为及时制止并举报。
今年以来,延边州对古树名木实施全域覆盖的“一树一档”管理模式,统一编号并全部挂牌保护,通过实地勘察与数据录入相结合的方式,动态监测古树名木的数量、分布及生长状况,高质量完成全国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年度数据更新工作,确保数据实时性与准确性。截至目前,延边州共有以松、柏、榆、栎、杨柳等为代表的古树4385株(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经营范围内4280株)、名木1株,形成了覆盖广泛的古树名木资源数据库。
延边州将日常养护与抢救复壮相结合,针对不同树龄、树种及生长状态制订个性化管护方案,累计争取专项资金100万元,完成17株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工作,通过土壤改良、病虫害防治、支撑加固等专业措施,有效改善古树生长环境。
与此同时,延边州创新探索古树名木保护与乡村振兴、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,通过建设古树小微公园,编制《长白华盖——延边古(奇)树集萃》宣传册,制作《悠悠古树韵绵绵故乡情》宣传视频,举办“古树摄影大赛”“古树文化节”活动,提升公众保护意识,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化。
来源:吉林日报
发布于:北京市石家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